大模型、AIGC“火爆”的當下,京東作為國內互聯網大廠,在面對其他大廠都紛紛高調地進入這一領域,做了哪些準備?作為新型實體企業,京東是怎樣看待大模型的產業“落地”?如何看待當下大模型同質化的競爭?
在7月7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京東探索研究院院長,京東科技智能服務和產品部的總裁何曉冬博士接受了全媒體記者的專訪,在他看來,智能涌現的大更體現在數據,而不是完全體現在規模上??匆粋€模型,除了大之外,還有更多關注的地方,一是忠實度、知識注入;二是部署和運行的成本,“數據是要大的,因為數據的大小決定了你這個模型本身的知識的豐富度”,何曉冬博士說道。
【資料圖】
未來電商購物更多是場景驅動
早在2017年初,京東推出“技術、技術、技術”的口號,開始人工智能的布局與落地。在2020年的JDD大會上,京東對外發布言犀智能應用平臺,正式開啟人工智能商業化。
當下各種語言類大模型集中出現,外界不少目光均聚焦在語言大模型上,然而,大模型局限于語言類,有企業看來,更包括在視覺、對話等方面“落子”。
“京東主要做的是對話、語音、視覺?!焙螘远┦繉Υ吮硎?,京東在語音合成、語音識別、圖像等領域都進行了布局。他強調,“對話跟語言不完全一樣,對話具備一定的博弈性和對抗性,對話模型最重要的是對話策略模型,大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獲取背景知識和上下文知識,幫助更好地做對話決策”。京東從2019開始自研,已經有了十億級和百億級的模型,并在零售、金融、政務等領域應用。參數量10億的K-PLUG模型,聚焦商品文案的生成,目前已累計生成文案30多億字,并支持言犀數字人直播的自動腳本生成,何曉冬博士介紹。
對大模型的商業化“落地”,何曉冬博士坦言,“目前行業都還在探討,應該說沒有100%的答案。”他表示,大模型技術提高了人機交互的體驗,就像當年搜索一樣,人機對話的大模型也會進一步提高信息獲取的體驗。
他舉例,未來電商購物可能具備更多的場景驅動,而不是搜索驅動。不是當用戶想買一個帳篷就去搜索最好的帳篷,而是用戶要去郊游,不知道買什么,平臺會給用戶一站式全面推薦。同時,通過大模型,用戶可能需要這些東西,但平臺還會再問一句,是去森林還是野外郊游,還是只是去城市周邊的農家樂,都是不一樣的。進一步澄清用戶意圖后,推薦的內容、品牌就不一樣。這是對于現有電商許多業務的強化和提升,也可能產生很多新的場景。
下半年市場會從價值角度考慮大模型
相比今年初,ChatGPT橫空出世帶來的整個行業與資本市場的火爆,據市場觀察,大模型最近出現了降溫。
何曉冬指出,“下半年,大家關心的是行業落地和行業價值如何呈現”。怎樣把大模型落地,是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至于模型是不是更大,以前半年大家討論更多的是指標,現在討論少了。在他看來,“大家有點冷靜下來了,更多地從價值的角度,而不是從暢想未來的角度來看這個技術”。
關鍵詞: